Backbone Member

钟依均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邮件:yjzhong@zjnu.edu.cn

       1983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曾任浙江师范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处长,科技处处长,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委员、科学研究院院长兼学科建设处处长,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现任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 研究兴趣包括沸石分子筛合成与改性、应用催化、无机功能纳米复合结构材料的设计与可控合成,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他引40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5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三等奖各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名。

       承担科研项目:

  1. 多孔硅酸锂材料的制备、表征及高温二氧化碳吸收性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主持。

  2. (meso)-ex-Fe-ZSM-5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主持。

  3. 催化剂粒子表面4A分子筛膜的合成及择形氧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主持。

  4. 新型绿色环保水性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木器涂料的开发及产业化研究(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结题,主持。

  5. 3-甲基吡啶氨氧化合成3-氰基吡啶催化剂及工艺研究(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结题,主持。

  6. 乙腈的甲烷催化氧化氧化甲基化制丙烯腈催化剂研究(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结题,主持。

  7. 非贵金属型低温CO和CH4氧化催化剂的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主持。

  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结题,主持。


郭长发

浙江师范大学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子邮箱:changfa.guo@zjnu.edu.cn。

       主要从事光化学方面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光催化水分解、CO2还原、有机污染物降解等。基于缺陷工程、异质结构及多效应一体化控制理念,在新型高效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可控合成及构效关系方面取得一定研究进展。已发表SCI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ESI热点论文1篇。ORCID: https://orcid.org/0000-0002-0432-8121

       承担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2.01-2024.12、在研,主持。

  2.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22.01-2024.12、在研、主持。

  3.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8.01-2021.12、结题、主持。

  4. 金华市科技局工业类重点项目,2020.06-2023.06、在研,主持。

  5. 先进催化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反应化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开放课题基金,已结题,主持,2020-2021


王海燕 

浙江师范大学校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子邮件:chemwhy@zjnu.edu.cn

       2009年-2013年,河南师范大学,学士;2013年-2018年,浙江大学,博士;2017年-2018年,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培养;2018年-2019年,浙江大学,助理研究员;2019年至今,浙江师范大学,校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无机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以及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换方面应用研究。在超级电容器、锌空电池和电解水等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J. Am. Chem. Soc.ResearchNano Energy, Energy Storage Mater.Applied Catal. B: Environ, ACS Catal. J. Mater. Chem. A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3篇入选ESI热点论文,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6项。

       承担科研项目:

  1. 金华市科技局工业类重点项目,2020.06-2023.06,在研,主持。

  2. 浙江师范大学自主设计项目,2022.1-2024.12

  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12-2019.12,结题,主持。

  4.  “先进催化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反应化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开放课题基金,已结题,主持,2020-2021


王宏飞

浙江师范大学讲师,电子邮件:whf0614@zjnu.edu.cn

       2012年-2016年,浙江师范大学,学士;2016年-202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新型超级电容器的电极与凝胶电解质材料的开发与制备,高性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在Carbon,ChemSusChem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篇。

       承担科研项目:

  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22.01-2024.12、在研、主持。


代新燕

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

       山东青岛人。2020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天普大学。从事贵金属基、半导体基等光催化材料体系的机理研究,已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17篇。


颜 磊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讲师,电子邮件:Leiyan95@zjnu.edu.cn

2013-2017,浙大城市学院,学士;2017-2022,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研究方向:新型无机纳米能源材料的合成以及能源的存储与转化应用。先后研制开发出一系列电催化材料与锌空电池电极材料,在Nano Energy, Chem. Eng. J., SmallNanoscal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9篇。



陆  雯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员,电子邮件: wenluu@zjnu.edu.cn。

       2013年-2017年,绍兴文理学院,学士;2017年-2020年,浙江师范大学,硕士;2020年至今,浙江师范大学实验员。主要研究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可控制备,针对制约材料电容性能的主要因素,从材料组分和结构入手,设计、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高效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已发表SCI研究论文5篇,其中,包含在化学领域顶级刊物Angew. Chem. Int. Ed.和J. Mater. Chem. A上的第一作者文章2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研究生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和浙江省化学会创新奖。



徐竹莹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员,电子邮件: zhuyingXu@zjnu.edu.cn

     2015-2019年,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学士;2019-2022年,浙江师范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新型无机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身份发表SCI研究论文3篇。研究生期间,作为负责人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Add: 688 Yingbin Road, Jinhua 321004, China     总访问量:1000
All rights Reserved ©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浙ICP备05001954号-1   管理登录
Home    Group members    Contact us